
2025年10月30日上午,隨著導流底孔閘門緩緩落下,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時期啟動的首個國家級重大水利工程——袁灣水庫正式下閘蓄水。這一重大節點標志著袁灣水庫開始發揮防洪減災效益,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開嶄新一頁。
作為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,袁灣水庫工程總投資55.16億元,是一座以防洪為主,結合供水、灌溉,兼顧發電、改善生態等綜合利用的大(2)型水庫。
這座橫亙在光山縣潢河上游的“巨龍”,總庫容達2.43億立方米,控制流域面積480平方公里,它的建成將改變淮河上游的防洪格局。


一、八年磨一劍的匠心獨運
2017年我公司中標袁灣水庫工程設計標,開展規劃設計工作,歷經八載春秋正式下閘蓄水,期間凝聚了設計團隊無數智慧和辛勤付出。
設計團隊相繼完成了水文分析計算、工程規模論證和壩址比選等關鍵工作。在設計過程中,充分考慮了水庫與淮河上游防洪工程體系的聯合調度,通過建立洪水調度模型,進行了多種工況的模擬計算,最終確定了袁灣水庫2.43億立方米的總庫容和1.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。設計團隊還結合當地材料創新性地提出了“均質土壩+混凝土壩”組合壩型方案,既適應了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,又節約了工程投資。同時,為了滿足水庫下游魚類洄游的生態需求,設計了長達1.37公里的魚道,該魚道是我省樞紐工程中首座魚道。
二、防洪為主的多功能樞紐
袁灣水庫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體系的關鍵一環,根據批復的工程任務,水庫建成后結合淮河上游防洪體系其它已建和規劃工程,可使準河干流淮濱設計流量控制在7000m3/s以內,王家壩以上圩區的防洪標準由現狀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,使潢河下游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。這一防洪功能的實現,對當地居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心至關重要。
三、供水、灌溉與生態保護并重
除了防洪,袁灣水庫還具備重要的供水、灌溉和生態改善功能。水庫建成后,每年可提供城鄉供水5040萬立方米,解決近百萬城鄉居民安全飲水問題,灌溉農田11.6萬畝,為糧食安全提供水資源保障。
此外,水庫利用城市供水和河道基流常年發電,利用灌溉和部分棄水季節性發電。電站裝機容量為960kW,多年平均發電量274萬kW·h,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。
四、數字孿生與建設模式突破
袁灣水庫工程建設期間運用了多項創新技術和管理模式。水庫建設同步推進數字孿生技術應用,搭建高保真三維數字孿生場景,實現實體工程與虛擬場景實時交互、深度融合。
工程采用溫控防裂等技術,土壩段運用物聯網+大數據智能碾壓系統,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,也保證了大壩的安全堅固。目前,相關技術創新成果正在積極申報中。
五、為老區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
袁灣水庫下閘蓄水是工程主體工程完工達效的重要節點,也是落實省委省政府穩經濟促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。從2017年規劃設計起步到如今下閘蓄水,八年的設計建設歷程見證了這一重大水利工程從藍圖變為現實。
隨著閘門落下,積蓄的水流將開始發揮它的多重使命——守護淮河安瀾,滋潤千里沃野,點亮萬家燈火,為這片紅色土地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